close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 每日讀經讀完新進度後,會利用課堂上來複習,小椅子們會問:「老師,要複習到哪裡?」當他們聽到老師說:「我們複習到下課!」小椅子們的回應是聲小氣弱。若是聽到老師說:「我們複習到○○篇就下課!」此時小椅子們的反應則是聲大氣足。事後老師問小椅子們:為什麼你們會有兩種不同的反應?小椅子們的回答:「因為後者可以知道,讀到○○篇就可以下課了!如果老師是說『複習到下課』,就覺得要讀很久。」小椅子們的回答跟孩子王所想不謀而合。突然讓孩子王聯想到:這就好比我們爬山,當我們爬到氣喘如牛,快爬不上去時,如果聽到有人告訴我們「還有○公里就到了!」我們必定會提振精神繼續爬下去。反之,如果我們聽到的回答是「快到了!快到了!」此時,我們一定覺得這山路遙遠,爬不完似的。事實上,複習篇數或是路程都是一樣的,只是我們的心態不同而已。因此,要孩子學習達到效果,如果能調整方法,增加學習過程的樂趣,教與學一定可以激盪出更多火花。孔子說:「學而不思則罔」,學過的東西一定要經過反思,將它和過去的知識聯接起來,這個知識才會被長期儲存,學習要有成效需要給孩子一點空白的時間去反思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my229chen 的頭像
    amy229chen

    小椅子班

    amy229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