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椅子班的家長們好:
今日將《梁旅珠教養書》的摘錄轉貼在部落格上,請家長們自行使用便利的
瀏覽閱讀方式;由於排版未臻完美,請家長們自行發揮創意。
《梁旅珠教養書》節錄
□怎樣才能把書念好(一)──從生活教育做起 (p90)
*教孩子就跟天下所有事一樣,是要下工夫花時間磨出來的。
*幫助孩子找到讀書的動力
我認為父母、師長想讓孩子好好讀書的秘訣,不是教他們“得到高分與好名次的方法”,而是協助他們養成一種積極主動的態度與習慣”,這也就是我為什麼要用這麼多篇章,說明如何從小幫助孩子建立基本觀念,以養成良好息慣與態度。
* 能不能認真努力讀書的根源,在於孩子想不想讀、願不願意讀,尤其孩子年紀越大,自我意識越強,家長很難再像小時候那樣掌控孩子的行為作息。
我們一般所說的“讀書方法”,只是技術性的表面層次。條條大路都可以通羅馬,只要孩子有心想要追求成績表現,不用教,他自己也會從各方面去學習鑽研,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式,所以大部分的孩子做有興趣的事時,效率很高,也可以很專注。
○補習不是改善學業的最好方式(p93)
*好習慣、好觀念的養成很困難,要改掉壞觀念習慣更困難,…必須有計劃、有意識地“從小開始”。
──“從小開始”、“先緊後鬆”兩大教育原則
* 讀書、學習和練習,在未達到“從學習中得到快樂”的境界前,無一不辛苦。希望孩子具備“為了未來的遠大目標而克服眼前枯燥困難”的能力,不論在物質和精神上,從小就不該給孩子予取予求、過於自由放任的溺愛環境。
為了更豐碩的收穫而忍耐延遲“得到”的時機,是人類非常珍貴的能力。想要什麼就可以馬上得到(更糟糕的父母是孩子沒要也亂給一通),這樣的孩子對事物的態度,就會只看得到眼前,無法前瞻遠景目標,並為之忍耐努力。
因此,從生活教育訓練出來的良好習慣與態度,對日後學習態度的養成非常重要,一定要“先緊後鬆”。 從嚴格的生活教育做起,就不會養出有學無品的資優生,即使學業成績不優秀頂尖,也會是個品行端正的好人。
掌握“從小開始”和“先緊後鬆”兩個大原則,只要能夠持續貫徹,父母要灌輸孩子正確觀念,協助建立良好習慣與態度並不困難。
○以過來人之姿,和孩子分享 (p96)
于珺小學時,曾因為不適應一位老師教數學的方式而開始討厭數學。當時我花了好一番工夫,以過來人的經驗告訴她,我們一生要讀這麼多年的書,在每個階段,任何科目,都有可能遇到跟自己比較不投緣的老師。
若因為不適應老師的教法或不喜歡老師而討厭某個科目,甚至因此放棄學習努力,吃虧的其實是自己。
任何科目的學習都需要花時間下工夫,如果不那麼喜歡,可以不要花這麼多時間在上面,但一定要勉力維持住自己能力可及的水平,以銜接下一階段的學習需求。
*一個人需要多面向的根基來培養人生的廣度、厚度與深度,如果能夠理解學校的學習,是為自己的將來打造全面性的基礎,就不會老覺得學這無用、學那無聊。
□怎樣才能把書唸好?(二)── 專注
※女兒不補習、不熬夜(p99)
*不過身為母親,跟我自己過往的經驗對照,我倒是深深體會到孩子專心上課的好處。因為上課認真,女兒課堂上的學習都很紮實,回家後寫功課和復習花費的時間並不多,也不用補習;因為按部就班,她從來都不需要在考前臨時抱佛腳。
※別讓孩子邊吃邊玩、邊寫功課邊看電視(p100)
*從六七個月大起,訓練孩子自己使用湯匙吃稀飯和副食品,我規定他們不可以邊吃邊玩,吃完以後才可以從娃娃椅下來。
*不論讀書或玩,我都希望他們專心,因為專心可以讓時間的使用最有效率,而有效率的使用時間是拉近“地才”與“天才”先天差距的唯一方法。
※訓練專注力,父母必須花精力協助(p101)
*聰明靈活的孩子因為成果得來容易,常常會比較懶得下工夫,我一再提醒他上高年級、初中以後課業量會劇增,沒有養成專注、認真的好習慣,將來必然會吃到苦頭。
*專注力的訓練,需要家長花時間精力去協助。在《小學一年級,就把習慣養好》篇中,我已經說明了孩子低年級時,我如何坐在旁邊盯他們寫功課和讀書。
※時間表和讀書計劃表,幫助專注力養成(p102)
對課業的專注能力需要責任感和時間觀念,小孩子不可能天生就具備,所以父母需要藉由擬定時間表和計劃表來協助建立。
制定簡單明確的生活作息時間表並嚴格執行,可以讓孩子了解不同時間段要做不同的事,以及自己有哪些責任要履行,也會知道在計劃時間內達成目標,就可以享受自己喜愛的休閒活動。
小學一年級開始,就可以帶著孩子以周為單位做生活和讀書計劃表。
*時間錶帶來的規律作息,可以讓孩子有健康的身體和安定的情緒;時間表也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自我克制的能力──想玩可以,但必須先把排在前面的責任依序完成。
父母的工作不是搶著幫孩子安排,而是在教孩子方法,引導他們執行一段時間之後就逐漸放手,退居一旁觀察輔助。
學會自己擬定計劃表又能夠遵循的孩子,就具備了自我期許和自我約束的能力,自然能夠針對目標,專注學習。
※陪孩子,透徹檢查功課及考卷(p103)
*我另一個訓練專注力的方法,是要求孩子寫完功課或考卷後,一定要非常仔細地從頭到尾檢查至少一遍,如果時間允許,就要檢查兩到三遍,養成習慣,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內,把錯誤減至最低。
小學中年級以前,他們拿回來的考卷我都會看,如果錯的是他們不懂的地方,我不會責怪他們,只會協助他們弄懂並認真訂正。不過,如果他們犯的錯是因為粗心大意,比方是漏題、看錯題意或寫錯格子這一類的,通常會被我修理得很慘。
關於這一點,我如此嚴格的理由,是因為我希望孩子從小就能明白一件事:人生有很多事情是經不得粗心大意的。
*考試的粗心失誤後果自己承擔,但長大進入職場後,我們還要擔負起對他人和社會的責任。
不論是散漫或嚴謹的處事態度都是後天養成的,我期待藉由嚴厲的處罰,讓孩子習慣於專心處理責任內的每一件事,才不會因為一時的漫不經心鑄成無法挽回的大錯。
※嚴格要求孩子上課專心(p104)
我對孩子上課態度的要求很嚴格,常常叮嚀他們要專心聽講,不要像媽媽小時候那麼不懂事。
就算有一百種不喜歡、不欣賞某個老師的理由,基於對老師的尊重與確保自己和同學的學習質量,也絕對不可態度桀驁、挑釁或擾亂上課秩序。
如果他們回來沒有充分理由 卻批評 老師,我就會要求他們先考出滿分或班上最高分再來談。
*我希望家長們不要在尚未驗證的情況下,就懷疑學校的進度 安排和 老師的教學能力。現在的老師平均年齡、觀念和學歷,與我們讀書的年代已經大大不同,其實遇到教學能力不勝 任 老師的機會不是這麼多。
*上課認真聽講、回家確實寫作業和考前踏實複習,學生只要按部就班就可以達到成效,不適當的補習反而會錯亂孩子的學習腳步,讓孩子沒有足夠的自修和休閒時間。
于珺高中雖然沒上過任何補習班的先修課程,但她上課專心,加上我一再叮嚀她好好跟上學校的複習和考試進度,我發覺其實只要能做到這兩點,根本不需要補習。
有些家长把孩子的时间塞太满了,让孩子完全没有消化吸收和反刍整理的机会。有些家長把孩子的時間塞太滿了,讓孩子完全沒有消化吸收和反芻整理的機會。
○女兒從來不上補習班
※把課本念熟是關鍵
當時于珺很疑惑地看著我說:“我沒有念什麼參考書啊,基礎能力測試的題目都以課本為主,把課本念熟就好了!”
課本是所有考試和題目的基礎。現在參考書氾濫,很多孩子從小習慣倚賴參考書列的重點,沒有從完整陳述的課文中培養自己思考和整理的能力。
□怎樣才能把書念好(三)──堅持(p108)
*撇開少數資優的孩子不談,根據我的觀察,書念得好的孩子通常具備兩種特質:除了專注,還有堅持。這似乎也是在各行各業出人頭地必要的條件。
堅持當然不是指固執,而是堅定、持續的執行力。
*所以從小開始的專心度、紀律和持續力,成了學業表現好壞的關鍵。
○幫助孩子設定目標,讓孩子知道自己為何而戰
學會做計劃表並不困難,真正的考驗在於有沒有自製力與毅力持續做下去,直到達成目標為止。
拼命搶在起跑點,沒有持續力也是枉然,所以在做計劃的同時,設定目標很重要。
目標分為短期和長期,比方說,短期目標是針對某一次考試,長期目標則可能是下個階段的就讀學校。
有了目標,才有努力的方向,才會知道自己是為什麼而堅持
*要求孩子學會解決問題的三步驟(p133)
我總是對孩子說:“讀書是你們自己的事,有問題要想辦法自己解決。”遇到不懂或不會的東西,我要求孩子練習解決問題的三個步驟是:第一,先不要放棄,自己很努力地換幾種切入方式想想看,想不出來再找參考書看看找不找得到解答。
真的無法解決的話,第二步驟就去問那一科很厲害的同學或老師。千萬不要排斥去請教老師,因為教懂學生是老師的工作和義務,絕對沒有老師會討厭認真好問的學生。
經過這兩個步驟後實在還是有困難,就要盡快來找我,我再幫他們想辦法。事實證明如果孩子有認真執行,前兩個步驟就綽綽有餘了。
所以,從小奠定學習方法和態度真的很重要,孩子愈大,應該會發展出自己的學習方式,愈不需要補習。
○用密碼鎖住計算機,阻絕孩子上網(p138)
○別把計算機放在孩子房間裡
從小規定如此,日久他們習慣了,娛樂和精神寄託就會轉移到比較健康有益的事情上,慢慢地,年紀大一些,自然能懂得父母的用心與理由,也不會來抗爭。
之後到兒子高年級和初中時,常常在家長日聽到其他家長痛陳網絡之害,卻束手無策,我就覺得很慶幸當年當機立斷的處置。
*一個孩子需要相當足夠的成熟度才有辦法抗拒誘惑,在那之前,絕對不要心存僥倖。
至於孩子需要的計算機技能,反正我的目標不在栽培他們成為遊戲高手,我選擇在寒暑假讓孩子盡興參加自己喜歡的計算機課程。
*我覺得養成一種認真學習、努力生活的態度,比學會任何才藝都重要。(p144)
*即使學才藝,但仍以課業為最重要。(p147)
※兩個小孩從上學以來,跟我們世界各地旅行時吃遍了山珍海味,卻從沒嫌過學校任何一樣菜色不好吃。除了孩子生病拉肚子和矯正牙齒期間,我幫他們送過稀飯,他們都是吃學校的營養午餐,我從沒有幫他們送過便當。(p238)
*我常常對兒女說,老師不見得會喜歡成績好的學生,但一定會欣賞認真好學的孩子,因此,我一再提醒他們,上課專心聽講就是對老師最大的尊重。(p248)
※如果有人覺得我所做出來的「成績」值得羨慕的話,我想除了運氣之外,所有的ㄧ切,其實都是我慢慢用「時間」換來的。(p253)
*以前于珺會覺得困惑,為什麼班上有同學好像不用念書就可以考得很好?我告訴她,天下沒有這種事。小學低年級時的課業很簡單或許有可能如此,但當所學的東西愈來愈困難,學問愈來愈高深,除了非常非常少數的天才,沒有人可以不花時間讀書,就可以得到好成績,尤其是文史語文方面的課程。
*我看過不少第ㄧ志願和名校的優秀學生,並非人人絕頂聰明,但他們多半有一個共同的「特長」,就是很會利用時間。善用計畫,積極堅持,為自己爭取到更多可以有效利用的時間,是這些優秀的孩子能夠多才多藝,兼顧課業與活動的最大因素。(p254)
○雖然,許多人有興趣的重點在想了解如何讓孩子好好用功讀書、如何栽培出類拔萃的精英,但我更急切想跟大家分享的,是我在孩子生活教育與觀念養成上的付出與用心,以及滿滿的收穫。
天才和第一名的人生真的值得羨慕嗎?一個天賦異稟的人不一定能成為人生的智者。比起一個生活在別人的掌聲與期待中,不凡卻寂寞的佼佼者,我寧願我的孩子有正常的熟成期,讓生活交織著滿溢的友情,以及從努力付出所得到的富足與回饋;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平凡踏實的從學習中得到智慧,讓自己的人生過得幸福快樂。(p14)
○ 態度上的嚴厲與堅持
* 孩子小的時候,我是出名的兇媽媽,對於我要求他們做到或不准他們做的事,我都非常堅持,除非他們有很好的理由說服我。
*如果他們做錯事情,我的處罰也一定馬上就到,絕不寬貸。
*我真的這麼兇嗎?我想那應該只是小小孩時期的一種遙遠「印象」吧。與其說「兇」,不如說我在態度上非常嚴厲而堅持。
*我認為一旦對孩子訂定了規矩,就要想辦法讓孩子遵從,不然何必大費周章的設下種種限制,卻在孩子挑戰父母的底線與威信之後棄守?小孩子非常聰明,他們只要挑戰幾次成功,就清楚知道家裡哪幾個長輩的話可以不必理會。(p43)
○孩子越小,越嚴格
小小孩壞習慣還沒養成以前,大人要讓孩子妥協遵從是很容易的,不過這件事的難度會隨著孩子成長與日俱增,所以孩子越小的時候我越嚴格。我盡量在很小的時候就設下規矩,讓他們學習照著遊戲規則走,看似嚴厲規矩多,但當雙方都有所依從,生活互動反而不費心。
○孩子越小要求越嚴格(p43)
*做法其實很簡單,就是言出必行,切記不應要求孩子做難以達成,或是自己無法堅持的事,最忌諱朝令夕改,因為規矩不被遵守或改來改去,就不叫規矩了。
如果孩子能從小養成尊重大人的習慣,這樣的習慣就會一直持續到長大成人。
○從兇媽媽到成為孩子的朋友(p45)
*我的兩個孩子都沒有對大人頂過嘴,也不曾態度桀驁;他們有意見時都會先準備好充分的理由,再來找我們溝通討論。
*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並非一成不變,轉換的過程也不像穿脫戲服般生硬短暫。親子間是長期的互動變化,孩子的心智漸開,父母的作為當然也要逐步因應修改,但不該是在孩子的「要脅」或挑戰下被迫改變或消極逃避。
*孩子幼小時,多數習慣和觀念是我們養成的。(p46)
很多人主張父母不該權威,應該要尊重孩子的發展,但根據我從身旁例子觀察到的結果,過度「尊重」放任身心都不夠成熟的小孩,到孩子長大有狀況時想要出手,通常都會衝突處處、困難重重。
*個性特質和生活習慣是兩回事,我們應該觀察孩子的個性並協助發展其特質,但不論任何個性特質的人,都需要好的生活習慣與觀念態度,這些都得在幼年期,巧用父母的權威協助建立。
*孩子有了良好的習慣與態度,我們就不會變成嘮叨的父母,可以隨著孩子的成長慢慢放手,讓自己在孩子的心目中越來越可愛,這種「倒吃甘蔗」的哲學,正是我過去十八年養兒育女的圭臬。
○成就感,讓孩子願意主動念書(p50)
我的求學路很順,但不表示我覺得讀書是輕鬆愉快的。對成長過程中的孩子來說,讀書真的很辛苦,我發覺我願意自我要求的最大動力,其實來自於有好成績,進而受到肯定的快樂;通常我有興趣做的事,也都是我做起來比較得心應手、表現比別人好的。
在我很小的時候,母親就協助我養成了認真寫字的好習慣,每天我從作業的甲上和星星得到很多成就感,而這樣的成就感成了我能夠克服怠惰、熬過辛苦的鼓舞力量。
○比說教更有效的教育方法(p59)
常常有人問我:“你的孩子怎麼這麼愛看書?怎麼教的?”
直到現在,我每天背進背出的大包包裡,一定有一本書,或是我正在寫的稿子的相關數據,以便我隨時利用空當閱讀。
我想很多事情,不需要用“教”的,孩子看在眼裡,自然而然就形成一種習慣,這樣的影響力,比說教千百句更直接,更深遠!
○ 其實我從她上高年級以後,幾乎完全放手讓她處理自己的事。(p64)
一個在課業和活動上表現都出色的孩子,能夠謙虛穩重,願意聆聽,意見表達清晰又不咄咄逼人,的確讓我對她在團體中的人際關係很少操心。
○ 剛入小學,是建立學習觀念的黃金期(p76)
*孩子上國中以後,我常常跟他們分享一種觀念:人的一輩子,念書是少數完全掌握在自己手裡的事,不需要靠別人,運氣的成分也很低。
*我教導孩子的觀念是:不能把不喜歡念書當做藉口,但努力過後發現不善於讀書,是可以接受,也必須坦然面對的。
我希望這能延續為他們未來做事的態度,因為沒有ㄧ個成年人可以永遠只選自己愛做的事情做。
○從課業中,學習處理問題與困難 (p78)
* 那該怎樣找出自己最佳表現的標準呢?求學的過程本來就會被劃分為很多階段,最粗略的分法當然是小學、初中、高中……每一個階段的開始,都是一次必須重新設定的時間點。
小學一年級是第一次,就像搬新家到新環境,我非常謹慎地牽著孩子的手走一趟認識路線,找出基準點,然後以這個基準來自我要求。
不是拿成績來檢測我們的孩子需要多做幾本測驗卷,還是去哪裡補習,而是拿成績來觀察小孩的做事態度、能力以及所得到的成果。 譬如數學老是不及格,我們要分辨究竟是不夠努力,還是努力之後依然沒有起色,有沒有找出補救的方法等等。
把它當成一個失敗的經驗,一種不易克服的困難,然後想辦法去處理,這就是訓練。
我比较担心孩子的不是他们成绩好不好,而是有没有养成自我要求的态度与解决问题的能力。我比較擔心孩子的不是他們成績好不好,而是有沒有養成自我要求的態度與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○小ㄧ,就把習慣養好(p81)
*小一、二年級時,每天晚餐後,我和孩子一起到房間把聯絡簿和功課拿出來,我會引導他們從當天的功課中決定出順序。
我要他們在一開始精神比較好的時候先完成最難的作業(