戶外教學當天木工DIY酒瓶椅
家長們在求學的年代應該都有過帶便當上學的記憶,現在想起來似乎還能感受到幸福!
下週小椅子們即將體驗升上小學第一次的戶外教學,孩子王有跟小椅子們提到「利用週休兩天跟媽媽一起討論戶外教學當天的午餐」。
每天在學校吃午餐的他們,大概很少吃過媽媽準備的便當吧!也許可以讓孩子感受一次吃著媽媽愛心便當的幸福感覺。
媽媽便當 網路轉貼文章
國中一年級開始,我吃了六年的媽媽便當。對我來說,便當不只有香氣,有味道,有形狀,還應該有感情,有聲音,有記憶。
那六年之間,正是敏感易怒的青春期,自以為老成,實則青澀莽撞,許多母女之間難以明說的情緒,全靠中午的便當,莫名得到救贖與諒解。
母親幼年喪父,家境窮,日子過得不好,在桃園海湖鄉下讀書的時候,曾經餓到蹲在路邊吐胃酸,為人母之後,她是無論如何都不會讓我們餓著。我們家很少外食,父親嗜吃米飯,母親每每上菜場跟人聊天,都會打趣說,「我家『頭家』是飯桶!」言語之中,隱約有甜甜的幸福感。
母親那一輩的台灣婦女,總是稱自己丈夫是「頭家」,而被揶揄是「飯桶頭家」的父親,除了極少數的應酬與出差,幾乎餐餐在家吃。我們家三餐開伙,母親的生活重心就是買菜煮菜,我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全天上課,每天戴著黃色帽子步行回家吃午飯,邊吃飯邊看布袋戲,躺在沙發滾幾圈,再匆忙戴上黃色帽子走回學校。那時候很羨慕姊姊可以帶便當上學,四四方方鐵盒,白飯鋪底,上層有肉有魚有菜,母親用裁縫車縫了一條鬆緊帶,把飯盒牢牢纏住,再用大手巾對角綁起來,拎著出門,好神氣。
好不容易熬到小學畢業,可以開始帶便當了,母親卻說,蒸過的便當不好吃,既然學校離家近,決定中午做好便當直接送過去。中午現做的便當果然好吃,熱騰騰,青菜脆綠,剛煎好的魚特別香。母親向來注重營養均衡,就算是便當菜,也必定有菜有魚有肉,豆腐、蝦仁、蚵仔、滷肉、小卷,林林總總,不時替換,有時候炒米粉,有時候蛋包飯。每天中午我總是小跑步到校門口等便當,遠遠看著身形矮小的母親騎著迷你腳踏車,手把掛著便當盒,沿著校牆旁邊的小巷子,蹣跚靠近,不管是熱天雨天還是寒冷的冬天,從來沒有失約過。有幾次遲了點,我站在校門口鬧脾氣,還差點哭出來,母親邊擦汗邊解釋,瓦斯沒了,等工人送來,「又不是不煮給妳吃!」
我的便當盒已經不是四方形的淺黃色鋁製材質,而是亮閃閃的不銹鋼,長橢圓狀,雙邊有兩個扣環,裡面還有分隔飯菜的鐵片隔板。便當之外,有時候添了橘子、蓮霧,還有切片的芭樂與梨子,大手巾綁起來,像一座神秘的小山丘。發育期特別容易餓,也不管第四堂課到底講什麼,一心一意想著中午便當菜色,想像母親騎腳踏車過來,隔著校門欄杆,遞來手巾包好的便當,捧在手上的溫度與重量,還有解開手巾,拉下扣環,掀開便當蓋的瞬間,飽滿的飯菜香氣,飢腸轆轆的心酸霎時化解,幸福啊!
考上高中之後,學校在城內,路途遠了,只好自己帶便當。開學註冊順便跟學校買了蒸飯牌,蒸飯牌是一塊小鐵片,銲了四個數字編號,父親用箝子把蒸飯牌仔細扣在便當拉環上。那時的學生幾乎人人帶便當,值日生要負責抬全班的便當到蒸飯室,一整個班級將近五十個便當,大竹簍又重又燙,不小心打翻了,全班都沒飯吃。那幾年做惡夢,往往夢見自己把全班的便當盒打翻,蹲在地上扒飯,還賠光零用錢。那時只有外地住校生才吃福利社的外賣便當,外賣便當清一色炸排骨炸雞腿配上黃色醃瓜與紅色醬菜,有一次,我跟同學交換嚐鮮,同學吃我的便當,眼眶紅了,我還笑她是沒用的傢伙,現在想起來,十幾歲離家求學的女孩,應該是想家啊!
高中三年,母親總是透早天光就開始在廚房忙碌,仍舊堅持有魚有肉有青菜,也絕對不用隔夜菜,所謂主婦與母親的執著,百分百實現在便當主義裡。
考上大學之後,再也吃不到媽媽便當了,初次離家北上,多雨的淡水,吃著不合胃口的自助餐,菜葉有黑漬,魚不夠鮮,肉不夠嫩,從小被母親寵大的嘴叼習性,添了想家的念頭,邊吃邊紅了眼眶,跟高中那位離家住宿的同學一樣。
使用了六年的便當盒一直留著,偶爾返鄉,執意把剩菜帶走,塞得鼓鼓滿滿的,留在北上的國光號,一邊吃,一邊看著倒退的故鄉街道,忍不住又紅了眼眶。
想起那幾年,母親做便當菜洗便當盒,堅持當天食材當天烹調,幾次我對著遲到的母親發怒,或抱怨便當的飯太多,不喜歡這個,討厭那個,母親似乎不放在心上,日復一日,直到我們都長大,都離家。
母親的膝蓋已經老化,聽力也大不如前,可是對烹煮料理仍舊十分堅持,我總是想起那幾年黃昏,拎著便當盒走路回家,便當盒裡,湯匙滾來滾去,咚咚咚,伴隨開門的腳步聲,母親說她遠遠聽見這聲音,就知道我放學了。
往後的世代,如我們這輩成為人父人母之後,想必沒有時間余裕幫孩子準備便當了,而孩子們的記憶,除了學校中央廚房的營養午餐之外,所謂的媽媽便當,應該只是古老傳說吧!
可是,對我來說,便當不只有香氣、有味道、有形狀,還有感情、聲音和記憶,那不該是保力龍或紙盒裝,不該有定價,不該是交易,不必在櫃臺結帳的時候,還要倉促決定是否微波加熱,那樣的商業行為,仔細琢磨起來,還真冷酷啊!
便當應該是捧在手裡,感恩在心底,厚實的記憶與無言的關心,這種種感觸,終究是年紀越來越大,才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