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本學期第一個中心德目-「敬字惜紙」,一個小小的動作,卻有很大的功德福田。
在教室除了基本的分類「回收」「一般」之外,還有「有字的塑膠袋類(最多的是糖果和餅乾袋)這些帶有字的垃圾是要另外處理的,也是教導孩子敬字的觀念。
印光大師文鈔裡提倡敬惜字紙,古人有惜字會,古人每見字都要撿起,放在安全的地點,不叫別人踏上去。而我們現在到處有廣告,到處有文字,甚至於馬路上也寫的是字,人們隨手亂丟,隨便亂踩都是造罪。
《淮南子口本經訓》上有記載:「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、鬼夜哭」,用「天雨粟」來形容文字對生產的貢獻;至於鬼怪無法再愚弄人們、為所欲為,故有「鬼夜哭」之說。所以文字代表的是光明,是教人開智慧,失去光明,也失去智慧。
文昌帝君惜字功律二十四條當中有「不以字紙及書,夾鞋樣。自戒內眷及勸人者。六十功。子孫智慧。不忤逆。」「偶遇穢處,見字紙即收起,不輕忽者。十功。一生平安。」
孩子們也許下一個心願,期許自己能夠做到一件「敬字惜紙」的事,或是改掉以往輕慢字紙的習慣,作為這學期的修身計畫。
全站熱搜